一个渔港小城的“逆袭”之路

作者:张玉雯?[秘鲁] 何洁仪

  亿万年来,一望无垠的纳斯卡沙漠在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中冲击成一道俊俏的海岸线,经济活跃、现代气息浓郁的秘鲁小城马尔科纳就坐落在这条海岸线上,仿佛海市蜃楼般瑰丽。

  曾经的小渔港经历了怎样的洗礼,变成一座繁忙的现代城市,这与20多年前入驻的一家中国企业密切相关。

铁矿厂起死回生

很长一段时间,马尔科纳都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渔港,百十来户渔民在大海与荒漠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孰知这个小渔港正处在安第斯造山带中北段西翼,属于环太平洋多金属矿业带,脚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是个未开发的“聚宝盆”。

1953年,北美一家矿业公司开始在这里投资开采铁矿,20多年后秘鲁政府将铁矿收归国有。20世纪90年代,铁矿负债累累,濒临倒闭,而马尔科纳的居民大多是铁矿公司员工,他们的生活面临严峻考验。

秘鲁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决定通过国际招标公开拍卖铁矿公司。来自中国的首钢总公司中标,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成立了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秘铁”)。

从那之后,这个小渔港开始了“逆袭”之路。

工程师何塞·赛巴尤斯已经在这个铁矿工作了40年,每天早晨,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车到采坑转转。站在巨大的矿坑前,赛巴尤斯指着正在紧张工作的挖掘机感慨道:“真是难以相信,眼前这些新型的挖掘机、钻机和矿车属于我们。”

赛巴尤斯回忆起收购前的日子,那时候铁矿可谓是山穷水尽,几乎所有的大型设备都年久失修。整个采矿场只有六辆矿车作业,一条生产线运行。矿山负债超过4000万美元,整个生产难以为继。“现在好了,我们每天有几十台大型设备在连续运行,采矿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多,真是今非昔比啊!”

为了扩大产能,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首钢秘铁从2007年就开始酝酿老区改造和新区发展规划。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和高效率建设,改造项目于2013年完成,扩建项目也于2018年顺利竣工。


2018 年 7 月竣工的新选矿厂

时任秘鲁能矿部部长伊斯莫德斯在竣工仪式上转达了秘鲁总统比斯卡拉先生的祝贺,表示总统在国情咨文中专门赞扬了这个项目。扩建项目投产后,首钢秘铁总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吨,精矿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产品附加值提高,公司盈利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从小渔港到经济引擎

卡洛斯·佩雷斯是首钢秘铁退休的老员工,在他的相册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20世纪90年代初马尔科纳市区的老照片,一张是如今马尔科纳新建市政厅大楼的新照片。老照片里,马尔科纳市区到处是低矮的房屋,空旷无人。那时候,铁矿公司濒临倒闭,大批工人被分批裁员,生计困顿,经济上严重依赖铁矿公司的马尔科纳市也陷入了困境,许多人不得不到其他城市谋求生计。

后来,首钢来了,铁矿有救了,当地员工的收入提高了,员工还可以免费享用住房、水电等多种服务。许多当地居民都以自己的子女毕业后能进入首钢秘铁工作为傲,成为“首钢秘铁人”在当地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选择,佩雷斯的两个孙子大学毕业后都在首钢秘铁工作。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马尔科纳